工作中的蔡虎林
“進來的是污水,出去的是清水。”5月10日,記者采訪蔡虎林時,對污水處理這一“化污為清”的工作有了更直觀認識,深感從事這一行業(yè)職工的艱辛——他們常年與污水打交道,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雙手摸到的都與“污”有關。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32歲的蔡虎林已堅持了8個年頭。
“他不但能力強,而且能吃苦、肯動腦子。”這是西安市第四污水處理廠副廠長王兵對生產運行科副科長蔡虎林的評價。
2010年10月,進水在線分析室COD儀表出現(xiàn)故障,由于維保人員不能及時維修,導致室內惡臭彌漫。此時,還在實習期的蔡虎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動請纓要求參與設備維修。
“十幾個小時的維修,我差點都熬不下來。”時任中心控制室班長的蔡光回憶說,“那次維修從上午10時一直持續(xù)到晚上21時,確保了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順利上傳至省市兩級環(huán)保部門。可由于缺氧,當疲憊的蔡虎林走出進水分析室的那一刻,他差點一頭栽到地上。”
正是有了這樣的工作勁頭,讓蔡虎林在“夏天一身臭,冬天一身冰”的惡劣環(huán)境中堅持了下來。每天穿梭在初沉池、生物池、終沉池等處理設施之間。
“在工作中,他擁有一顆匠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同事陳正濤如是說。
2015年7月,在該廠二期泵坑搶修工程中,需要有人進入14米深的提升泵坑進行檢查。而管道內狹小的空間、濃稠的污水、刺鼻的臭氣,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此時,又是蔡虎林挺身而出。他麻利地戴上防毒面具、披上雨衣、穿上雨鞋,順著長梯下到坑內。在厚達50公分的淤泥中,他將沉重的淤泥一鏟一鏟清理干凈。當“上岸”時,他抖抖身上的淤泥,調侃說:“干了這么多年,鼻子都麻木了,對惡臭幾乎沒有了感覺……”
在一項項急難險重任務中,蔡虎林磨練了自己,更樹起了在職工中的標桿——在第二屆“排水杯”全國城鎮(zhèn)排水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中,獲污水處理工第一名,其所在團隊也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在個人成長的同時,蔡虎林將所掌握的“絕活”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同事。“是蔡科長的言傳身教,讓我的技能水平得以快速提升。”中心控制室班長龐路提起師傅總會心存感激。
2015年大年初二,生物池及終沉池的在線數(shù)據(jù)出現(xiàn)傳輸故障。龐路經過多次嘗試,始終未能發(fā)現(xiàn)故障原因,情急之下只能向正在休假的蔡虎林請教。
蔡虎林一聽是工作上的事,二話不說就趕赴現(xiàn)場,很快就排除了故障。這件事對龐路觸動很大,“一個小故障就看出了差距,師傅就是我今后的學習榜樣。”
“在崗就要愛崗,愛崗就要敬業(yè)”這是蔡虎林的職業(yè)理念,也是他的行動綱領。他表示,“為了古城的凈水事業(yè),我要在這一‘化污為清’的工作中堅持下去,更好傳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在奮斗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本報記者 楊濤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