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美輪美奐、精彩絕倫的開幕式傾倒了世界,是為北京奧運會的“有特色”做了最生動的詮釋,那么,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上萬名體壇精英的龍爭虎斗,競展風流,就像是在為北京奧運會的“高水平”推波助瀾,同樣地成效斐然。
開賽才短短5天,高懸在我們面前的獎牌榜便已然驚世駭俗。302項角逐剛剛結束了1/6,就有12項世界紀錄作古、36項奧運會紀錄被刷新。如此驚人的佳績,實為以往奧運會所未有,這無疑預示著北京奧運會極有可能是最具震撼力的一次人類突破自身體能極限的大展示。
欣喜之中,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再仔細瞧瞧獎牌榜,其實從中讀到的信息還遠不止此。
源起于歐洲的奧運會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盛典,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在首屆奧運會上奪得田徑金牌的那兩位美國小伙子。是他們開了金牌外流之先河,將“重在參與”的樂趣廣而告之,令奧運會的影響輻射八方,傳之四海,以至于連當時尚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也將奧林匹克直截了當?shù)刈g為“我能比呀”,從而開始了自己的百年夢想。
1984年,奧運會在擺脫了經濟困境,實現(xiàn)小康后,其世界性更日益凸顯,其中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獎牌的分布面越來越大。1988年漢城奧運會設項241個,有31個國家拿到金牌,52個國家登上獎牌榜,此后隨著奧運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參與競爭的國家和地區(qū)越來越多,獎牌的分流也越來越廣,到了上一屆,在300項角逐中,金榜題名的國家和地區(qū)已達到56個,獲得獎牌的國家和地區(qū)也一舉增至74家。奧運金牌分流擴大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因歷史和經濟原因所造成的競技體育水平強弱懸殊舊格局被不斷打破的過程,也是奧林匹克運動在當今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的過程。而這一次,僅前53項決賽,便已有19個國家獲得金牌,46個國家和地區(qū)獎牌榜上有名。這無疑預示著,在北京奧運會這個大舞臺上,已成潮流的金牌分流將會更具沖擊力,進一步改變世界體壇的傳統(tǒng)格局,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北京奧運會前47項群雄逐鹿中,中國軍團一馬當先,韓國和日本也名列前茅,在46個搶先登上獎牌榜的國家和地區(qū)中,來自亞洲的健兒已占到了1/4的席位。透過這個只掛起了4天的獎牌榜,人們可以欣喜地看到,在奧運會這個世界大舞臺上,亞洲雄風正越吹越強勁。雖說,體育就是體育,只是社會諸多領域中的一個方面,但這種格局的改變,基本與當今世界發(fā)展現(xiàn)狀相吻合,也并非偶然,它足以對世界近1/3的人民產生強大的激勵作用。
獎牌榜上這種不可逆轉的分流之勢,必將點燃更多人的激情,召喚他們以更快更高更強的姿態(tài)來參與奧運之爭,這既給尚處于體育欠發(fā)展的國家和地區(qū)帶來更多的機會,也意味著傳統(tǒng)的體育大國會面臨著越來越強勁的挑戰(zhàn)。可以肯定地說,這種機會與挑戰(zhàn)并存,群英紛起取代數(shù)家為尊的局面,改變的將不僅是世界體壇的舊格局,同時它也在為奧林匹克精神注入了更深刻的內涵,為百年奧運增添著全新的活力。 (李積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