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在眼鏡行業(yè)頗為盛行的一句名言就是,5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5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同等質量的產(chǎn)品,由于品牌不同,銷售單位不同,價位上也存在著巨大的差距。”6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北京海淀圖書城對面的一家裝修豪華的眼鏡店,滿臉堆笑的女導購熱情地拿來一張價格表,上面從玻璃片到樹脂片、從國產(chǎn)片到進口片、從加膜片到防輻射片應有盡有,價格自然也等級分明。當記者問及門外張貼的海報上的特價眼鏡時,女導購解釋到,今天特價的是鏡片120元,鏡架還要另外挑選,您大概需要什么價位的?我們店里的鏡架種類齊全,價格從50元到1萬多元不等。記者回答說打算送女朋友,導購小姐隨手在柜臺里挑出一款鏡架說,世界名牌“寶姿”990元,如果誠心要,可以打折。經(jīng)過一番“協(xié)商”,最后給出的價格是290元。當記者問,幾十元的鏡架和幾百元的鏡架有什么區(qū)別時,女導購的回答是工藝不同,材質不同,進價也不同。
一家眼鏡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眼鏡流通行業(yè)是個暴利行業(yè),單從銷售環(huán)節(jié)看,眼鏡零售的平均純利潤在50%以上。而一副售價200元的眼鏡,其原始成本可能僅有20元左右。從出廠到零售,眼鏡最高毛利潤可達到400%至500%。普通消費者從外表也許看不出來眼鏡的“高低貴賤”,但實際上不同品牌的眼鏡價格卻相差千里。
一位在大學附近開眼鏡店的老板告訴記者,他在這個行業(yè)摸爬滾打已有15年,對道上的“規(guī)矩”一清二楚。他的店開在高校里,年租金只有8000元,可外面的店,年租金都在六七萬元以上,要想謀得利潤,自然會成倍地提高售價,或使用“掉包計”。顧客看好的鏡片,在拿到加工室加工時,多會被換成與其外觀極為相似但價格低很多的其他鏡片,絕大多數(shù)顧客難以察覺。至于鏡架不好“掉包”,但可以魚龍混雜,把外形酷似但進價差別較大的多款鏡架擺在一起,運氣不好的顧客若正好挑中了那款低價的,也會按高價付款。
據(jù)專業(yè)人士透露,折扣越大越“危險”。“5折的高檔名牌眼鏡,在正規(guī)眼鏡店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款式陳舊、積壓處理。而新款名牌眼鏡低于7折在正規(guī)店里銷售的,就要小心了。因為目前國內假冒偽劣的仿造水平已經(jīng)超出我們的想象。”
據(jù)業(yè)內人士透露,眼鏡行業(yè)的進貨渠道十分復雜。在一些比較知名的大型眼鏡企業(yè)進貨渠道還相對固定,在保證貨真價實的前提下,進價比一般的中小眼鏡店要優(yōu)惠。但在銷售價格方面的利潤空間很小,一般折扣不會超過7折。但目前,很多中小眼鏡店打出3折—5折的戰(zhàn)術,與之抗衡,主要是在進貨渠道方面做了“手腳”,消費者如果只貪圖價格便宜的話,不但會中了他們的“埋伏”,更重要的是對視力的損傷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