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濃曦 裴龍翔 陳曦 本報通訊員 趙淵青
2022年春節(jié)即將來臨,有人已經(jīng)迎來團聚,有人正在歸途,也有人由于崗位安排或防疫需要,選擇就地過年。近期,北京、上海、陜西等多地在發(fā)出就地過年倡議的同時,要求做好留崗人員的節(jié)日補貼和保障工作,以有溫度、有指向的服務豐富外來務工者就地過年期間的生活。
一線工人變身工地大廚
在中鐵長安重工公司閻良生產(chǎn)基地職工食堂內,幾名一線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洗菜蒸煮,一旁正準備大展身手的主廚不是別人,正是車間的熱處理工王萬秋。
原來,工地食堂的廚師因為居家封控,不能到崗繼續(xù)工作。為解決400多名車間工人的吃飯問題,該公司10多名一線工人主動請纓,從鉗工、焊工,搖身一變成為了大廚、幫廚。上色、爆炒、出鍋……一鍋色香味俱全的回鍋肉準時送到打飯窗口。
王萬秋的手藝不僅讓廚房里的工友饞得不行,還受到了前來打飯的工人們的好評,他笑著說:“雖然在熱氣騰騰的廚房內待一天比在工廠還辛苦,但是看著工友們吃得歡心,累一點、熱一點也是值得的。”
留守工地不僅要吃得好、睡得好,工友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能耽誤。在西安市高新區(qū)榮民科創(chuàng)園項目工地,項目部先后組織舉辦了鋼筋綁扎技術、質量通病預防等10余場專項培訓。“這些天舉辦的技術培訓,我和工友們都非常喜歡!”混凝土施工技術培訓結束,來自鋼筋綁扎工班的何西高興地說,“對我們來說,多掌握一項技能,就等于多了一個拿高薪的好機會!”
1月24日起,西安全市降為低風險區(qū),生產(chǎn)生活秩序有序恢復,王萬秋也回到了車間工作。出于工期需要和對防疫要求的考慮,他今年春節(jié)將繼續(xù)留守崗位,變身廚師的經(jīng)歷讓他和工友們之間變得更親近。
異鄉(xiāng)過年也有儀式感
燒得一手好菜的,還有在上海長寧區(qū)做住家家政工的馬萍。算上今年,馬萍已經(jīng)在上海連續(xù)過了8個春節(jié)。“起初是走不了,現(xiàn)在對上海這座城市和雇主家慢慢有了感情,習慣了在上海過年”,和記者聊起這些年的故事,她漸漸打開了話匣子。
2015年,馬萍從河南南陽老家來到上海,初次上門服務就憑借一手好廚藝被雇主家相中。她說,“我是河南人,雇主老家在山東,生活習慣和口味都比較接近。”
最初那幾年,她照顧的老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每到過年時她卻往往走不開,“老人子女都忙,年夜飯吃完就又忙工作去了,一到過年老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看著80多歲老人期盼的眼神,馬萍還是決定等節(jié)后再找時間回去。
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家里的老母親也在盼著她回來過年,有一年中秋回家,母親把馬萍摟在懷里哭了好久。今年春節(jié),她猶豫再三,和雇主提出了想要回家和母親團圓,“好多年沒陪母親過年了,想回去陪她過個團圓年”。雇主欣然同意,可還沒等找到臨時接替的阿姨,河南疫情反復的消息傳來,她只能打消回家過年的念頭。
在上海過年,馬萍也從不將就,把儀式感拉得滿滿的。和往年一樣,她要在除夕當天起床后忙著貼春聯(lián)、窗花,然后出門買齊年夜飯的食材,下午和老人一起聊聊家常,陪他等待子女們回家團聚。
“老人和我父親年紀差不多,這些年我們早就處成了家人。”馬萍坦言,在上海工作多年,讓她漸漸有了家的感覺。“和我一樣選擇在上海過年的同行還有不少,我們會守好崗位,也是為防疫出力。”
有愛相伴就是團圓
和按摩師蔡文芳一起留在北京過年的,是和她一起在城市打拼的丈夫。今年47歲的蔡文芳來自甘肅天水,2004年和丈夫一起到北京后,學習起了按摩,沒曾想這行一干就是十多年。
蔡文芳已經(jīng)在積水潭附近的一家按摩店內干了7年,每月調休兩天,從中午12點干到凌晨。多年工作下來,蔡文芳的雙手手指粗短,大拇指還有些外翻,她說,“手指要經(jīng)常按壓用力,時間久了就會這樣。”
對蔡文芳來說,每天最享受的時刻就是凌晨下班后,步行半小時回到夫妻倆的小出租房內。“一個人吹吹風,慢慢走,整個人都放松下來”。有時,做防水項目的丈夫結束工程回家,蔡文芳下班就能吃上他做的熱乎飯菜。
對夫妻倆來說,今年的春節(jié)還有一些特殊。“兒女們聚不齊,我也怕疫情耽誤回京上班,干脆各自安心留下。”蔡文芳說,她的兒子在新疆當兵,留在了部隊過年,大女兒經(jīng)營的美容院在西安市雁塔區(qū),出于防疫考慮,她也沒有打算出省,只有在蘭州上大學的小女兒寒假回家陪爺爺奶奶過年。
“平時每天接待三四個客人,最近翻了一倍,就等著過年休息呢”。年關將近,蔡文芳的工作反倒更加忙碌。春節(jié)假期,不僅意味著自己可以有十多天的休息時間,常年在外奔波的丈夫也能在家多住些日子。她說,“兩個人在家熱熱鬧鬧張羅幾頓飯,談談天說說地,再一起逛逛北京城。”
北漂十多年,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蔡文芳很珍惜眼前的幸福。但她也坦言,在北京的日子已經(jīng)進入倒計時,“等孫輩出生,我們就去幫忙帶孩子”。言談中,她流露出不舍,打算趁著冬奧會的氛圍,多逛逛各大公園和景點,“這里早已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想再好好看看它”。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
陜工網(wǎng)——陜西工人報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lián)系電話: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陜ICP備17000697號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wǎng) 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鏡像 網(wǎng)站圖文若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